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新高”不卖~

也谈钱 也谈钱 2023-07-08
今天聊的不是投资,新高也不是我的投资账户哈(今年开始也太就说,等啥时候她的账户回正了再告诉她。so,我还在禁言中 ……)

但可以聊聊运动和健康了 。一个关注了 2 年多的健康指标——有氧适能,在不断努力(瞎折腾)之下,终于第一次站上了 49 这个台阶 👇

过去两年的历程 👇

……

去年这个时候,在实践了一年以后,我给大家分享过一篇关于有氧适能的科普(花了一整年,实现个小目标)。是个衡量精力、健康状况很简单有效的指标:

如果我们是为了健康,而不是健美去运动,最应该关注的指标不是体重多少、有几块腹肌,而是有氧适能,指标是「最大摄氧量」。

……苹果自带的「健康」App 就专门加强了对有氧适能的关注,原话是这么写的:

和《掌控》这本书中的另一个数据正好相互吻合:

我现在大约到这了 👇

更正一年前自己的误区

时间又过去了一年,想和大伙聊聊如何保持战果,也是更正一个一年前自己的误区——高估了「进阶」的意义,低估了「时间 + 简单」的力量

比如当初分享心得时,我还把提升有氧适能计划分成了两个阶段,基础的跑步,和进阶的 HIIT 上强度。

后来也和小伙伴讨论过一次,遇到瓶颈怎么办?小伙伴问:

最后期心肺适能如何突破?我一直卡在 48 以下一点点难以进步,甚至这两天还退步了,从 47.1 降到 46.3 了……

他的数据 👇

当时我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,也还想着「是不是应该进阶一下?是不是强度还不够?」

但后来有了个意外的变化,我养了狗,图省事儿就把跑步 + 遛狗放在一起了:

  • 缺点显而易见,只好彻底放弃提升强度的想法,根本跑不快,也不想着突破了,能运动就行……

  • 但好处是,因为狗子每天都要溜,遛狗 + 跑步更容易坚持了。

以为有氧适能可能要躺平了。但结果非但如此,还慢慢重回新高了 👇

当时是 9 月,得到这个意外发现,我试着更正运动思路——上不上强度、进不进阶都不重要,重要的只是方法容易坚持下来

这里补充一下「低跑步强度」的具体说明:一周跑 2~3 天,每次大约 27 分钟,速度只有 9 公里/小时(人步行速度是 4~7 公里,只比快走快了一点点),全程都是只需要用鼻子呼吸的程度

于是乎,我放弃了“进阶”的想法,退回了“低级”的策略。然后有氧适能头一次到了 49。

对「进阶」的迷思

后来我就在想,运动、投资、工作等等很多时候,我们对于进阶都有种过度的崇拜。总会时不时想一下「我是不是应该哪里再进阶一下?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?」

但这样会遇到一个问题。

因为人的本性是永不满足并且高估自己,而越进阶的方法越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,我们总会把自己“进阶”到一个没法再坚持下来的程度。类似于那句吐槽:「一个人在职场上总会被提拔到一个没法再胜任的位置上才会停下」。

回头我去对比了自己进阶上强度期间的真实运动量,和后来抱着轻松心态随便跑的运动量对比 👇

我选择的进阶思路,比如提升强度,虽然是有效的方法。但真实的结果是,体验变差、更难坚持,所以真实的运动量反而不及平时。

……

想想也很像投资上常说的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。

比如基金定投,场内买基金是更进阶的策略,比场外价格透明、成交迅速、费用还低,效果立竿见影。

但现实是,一轮周期下来,真正坚持定投、赚到钱的,大多是场外自动定投、毫不费力的投资者们。

局部最优解看起来很厉害,而且短期见效快。但是,长期最有效的那个方法,在短期来看总也不是最好、最高级的那个

这次有氧适能数据再新高,但我不再想进阶的问题了,我只想着“新高不卖”了 

以上,一点来自运动、关联到投资、但也可以用到其他生活的想法,供大伙参考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